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关于《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答复

时间:2024-07-01 20:21:2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8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关于《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答复

卫生部卫生防疫司


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关于《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答复


((88)卫防食字第25号)

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

  来函提出的两个问题答复如下:

  1.《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第六条所称“中药材”,不仅包括药典(国家药品标准)、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收载的品种,而且包括其他古代或现代医(药)典籍中记载的品种。

  2.第六条(一)中所提的“古代医籍”,包括所有医(药)典籍,不限于食疗本草。由于这些医籍种类甚多,且散处各地,不可能收集齐全,所以难以列出完备的、只需做第一、第二阶段毒理学试验的中药材各单。证明“有两部以上食疗本草记载无毒性、无服用禁忌(包括不宜久食)”的证据,应当由开发食品新资源的单位提供。

                              此复

                          卫生部卫生防疫司

                        一九八八年三月十一日





广州市敬老楼(院)管理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敬老楼(院)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街道敬老楼、农村镇敬老院的管理,参照《广东省敬老院管理办法》,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敬老楼(院)是街道、镇举办的基层集体福利事业单位,是基层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敬老楼(院)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实行养老与康乐相结合,并使之成为本地区开展敬老爱老服务(活动)的中心。
敬老楼(院),分别由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领导,并接受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三条 敬老楼(院)收养的对象是:
(一)城镇居民中无生活依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农村五保户(含孤儿)。
(二)城乡孤老烈属、孤老复员退伍军人。
(三)街、镇集体企业的孤寡退休职工。
有条件的敬老楼(院),可自费收养本地区的部分老人。
传染病或精神病患者,不得收养。
第四条 坚持入楼(院)自愿,出楼(院)自由的原则。凡需入楼(院)者由本人申请,经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审核后报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批准,由敬老楼(院)发出入楼(院)通知后,方能入院。
第五条 入住楼(院)者的原有财产仍属本人所有,可由本人保管或委托亲友、敬老楼(院)代管。去世后,其财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条 敬老楼(院)应建立和健全生活护理制度和卫生工作制度,搞好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对患病者要及时治疗。
敬老楼(院)应与本街、镇卫生院建立联系,做好对住楼(院)者的疾病防治和定期保健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有条件的敬老楼(院),应设立医疗室。
第七条 敬老楼(院)应搞好生活管理,不断改善居住条件,添置生活福利设施。要办好集体饭堂,膳食要注意适合老人胃口,做到饭热菜香和多样化。有条件的楼(院)可适应老人的特点和需求,为老人配备个人厨具、燃料,代购食品等,方便老人独炊。
第八条 敬老楼(院)应组织住楼(院)者参加一些必要和有益的学习活动,并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使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以楼(院)为家,发扬团结友爱、互谅互让精神,自觉遵纪守法,执行楼(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九条 敬老楼(院)应经常开展文娱活动,活跃文化生活,增强身心健康。逢年过节及老人生日,可举行节俭有益的慰问、祝寿活动,要创造条件组织老人开展康复活动。
第十条 敬老楼(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种养、加工、服务和商业等小项目的生产经营以增加敬老楼(院)的经济收入,并可成立各种形式的敬老基金会。接受企、事业单位和华侨,港、澳、台胞,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和赞助,以改善敬老楼(院)设施和住院老人的生活。
楼(院)办经济实体可吸收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管理工作,所得收入用于改善老人的生活。
第十一条 敬老楼(院)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指定的专职干部或设院长(副院长)负责,并按入住老人总数的15~20%比例配置工作人员。其院长和工作人员应享受当地街、镇集体企、事业人员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院长(副院长)、专职干部要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事业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和文化水平的人担任。
管理人员要挑选遵纪守法,热心为老人服务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合同制,对表现不好或不适应工作要求的,可以依照合同规定解聘。
第十二条 敬老楼(院)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由专职干部或院长(副院长)、管理人员代表和住楼(院)者代表组成的民主管理小组,其中老人代表应占三之一以上。
民主管理小组在专职干部或院长(副院长)的领导下,协助管理本楼(院)伙食、卫生、文娱、学习、生产、财务收支等。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楼(院)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十三条 敬老楼(院)应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责。
敬老楼(院)应建立和健全财务、■■■■■度。会计、出纳、总务由管理人员兼任或老人代表担任。财务收支帐目要日清月结。每月张榜公布,物资进出仓库要验收、登记。
第十四条 敬老楼(院)的生活标准,应相当于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并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敬老楼(院)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属城镇救济孤老的,由国家救济费按标准列支,街、镇、居委给予适当补贴;属农村五保户,实行由镇统筹或镇、村、队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楼(院)老人领取优待金、抚恤金的,要从优待金、抚恤金中缴交基本生活费。
对自费入楼(院)的老人,敬老楼(院)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报上一级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批准执行,项目应包括基本生活设备费、医疗护理费、伙食费等。
第十五条 敬老楼(院)的基建、设备、管理、维修费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解决,区、县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第十六条 区、县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应教育和发动各单位干部和群众支持敬老楼(院)的建设,协助打扫卫生,绿化、美化环境,为老人做好事等。
社会各方面应扶持敬老楼(院)办好经济实体,在税收、场地、资金、技术、原材料、燃料、电力、产、供、销等政策方面予以优惠照顾。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应加强对敬老楼(院)的业务指导,帮助敬老楼(院)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造成事故的,由敬老楼(院)或主管部门分别情况,对直接责任者予以批评或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十九条 村办敬老院可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1989年10月23日

大庆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政府


大庆市人民政府令

第7号


 《大庆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业经2002年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王志斌

            二O O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大庆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防止行政过错行为发生,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过错,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前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不符合主体资格、认定事实错误或不清、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及不合理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行政行为必须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适当、程序合法。行政行为有过错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完善、规范和公开岗位目标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限时办理制和办事公开制等各项内部行政管理制度。
  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职责权限和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目标和管理办法,做到定员定岗定职责,保证内部分工合作有序进行。
  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把行政执法的各项任务、目标和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严格检查考核,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限时办理制,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合理确定行政管理事项及其各个环节的具体办理时限,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公开办事制,要明确和公开办事依据、办事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和办事纪律,增强权力运作透明度,方便行政管理相对人办事。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属国家行政机关、受行政机关委托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组织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工作人员。对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参照本办法追究责任。
  第六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范围

  第七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受理、许可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许可而不予受理、许可或不告知理由的;
  (二) 申请资料不全未一次清楚告知补充事项,或者首问未能清楚告知申请具体要求的;
  (三) 不依照规定程序,或者非法设立许可程序实施许可的;
  (四) 无法定依据或超越规定权限实施许可的;
  (五) 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予以许可的;
  (六) 未在规定或者承诺时限内完成许可事项的;
  (七) 违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和费用或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指定服务等不正当要求的;
  (八) 对涉及不同部门的许可,不及时主动协调,相互推诱或拖延不办,本部门许可事项完成后不移交或拖延移交其他部门的;
  (九) 其他违反许可工作规定,贻误许可工作或者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前款所称许可,指依法规定应予批准、核准、登记及其他性质相同或者近似的行政行为。
  第八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征收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征收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 无法定依据或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征收的;
  (二) 未经法定程序批准,擅自增加或设立征收项目,擅自改变征收标准的;
  (三) 未按法定范围、时限实施征收的;
  (四) 截留、私分或擅自开支征收款的;
  (五) 实施征收不开具合法收据或不使用法定部门制发的专用票据的;
  (六) 其他违反征收规定的行为。
  前款所称行政征收,包括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事项。
  第九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检查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检查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 无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二) 不出示合法的行政执法证件实施检查的;
  (三) 超越法定权限实施检查的;
  (四) 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五)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六) 违反规定损害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七) 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的。
  第十条 行政机关在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 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或者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 实施行政处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者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当的;
  (三) 行政处罚依据的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四) 擅自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五) 处罚畸轻畸重的;
  (六) 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七) 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
  (八) 未实行罚缴分离的;
  (九) 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十) 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
  (十一) 违反有关规定,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
  (十二) 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而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
  (十三) 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十四) 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有下列情形之—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 无法定依据和法定条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 采取强制措施的种类或幅度不适当的;
  (三) 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法定时限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四) 未依法告知当事人法定救济权利和途径的。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复议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 对符合条件的复议申请,应予受理无正当理由而不予受理的;
  (二) 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
  (三) 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的;
  (四) 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
  (五) 在行政复议活动中构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行政内部事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 发布规范性文件违法并据以造成具体行政行为普遍违法的;
  (二) 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能完成交办工作的;
  (三) 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拖延不办的;
  (四) 公文处理违反规定程序或要求,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的;
  (五) 未严格执行保密和文件管理规定,致使文件、档案、资料泄密、损毁或者丢失的;
  (六) 未按规定使用公章的;
  (七) 在复议和应诉中应当提交书面答复或者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其他有关材料而不提交的;
  (八) 其他违反内部行政管理制度贻误行政内部事务管理工作的。

第三章 行政过错责任的划分和追究

  第十四条 导致行政过错的有关责任人员,按下列规定承担行政责任:
  (一) 具体承办人直接作出的行为,该承办人负全部责任;
  (二) 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为,审核人、批准人承担主要责任,具体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但由于具体承办人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审核人、批准人失误造成的行为,具体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 因有关负责人直接干预所作的行为,该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其他有关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有关人员对负责人的错误提出过抵制意见的,不承担责任;
  (四) 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行为,主持讨论的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未提出过抵制意见的其他有关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五) 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作出该行为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承担相应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根据行政过错的事实、情节、危害程度、后果和影响大小,应当对有关责任人员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 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和影响较小的一般过错,对有关责任者予以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
  (二) 给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严重过错,对负全部或主要责任者,给予行政降级以下行政处分,同时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离岗培训。对负次要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以下行政处分。对负领导责任者,可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行政记过行政处分;
  (三) 给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特别严重、影响重大的特别严重过错,对负全部或主要责任者,给予行政撤职、行政开除处分,或者予以辞退。对负次要责任者,给予行政降级以上行政处分,未给予行政开除处分的,同时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离岗培训。对负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以上行政处分;
  (四) 行政过错责任者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 凡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同时酌情扣发奖金;
  (六) 行政执法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黑龙江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黑龙江省行政处罚监督办法》的,依照相应的规定予以追究。
  第十六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应当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处分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因行政过错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涉及赔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等有关规定,对有重大过失的责任人追偿50%至100%的赔偿费用,对故意违法的责任人追偿100%的赔偿费用。追偿决定应由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在追究过错责任的同时或发生赔偿的1个月内作出。
  第十八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 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的行政过错情形的;
  (二) 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 故意隐瞒行政过错或行政赔偿案件的;
  (四) 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 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行为及收受当事人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参加当事人提供的旅游和娱乐活动的。
  第十九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 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二) 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未作规定或规定不具体、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理解错误的;
  (三) 出现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情形发生的。
  第四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和程序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 两级政府的监察、法制、人事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负责对本级政府所属行政机关、下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机关的行政过错责任进行追究。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 两级行政机关由本单位行政首长负责,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监察、法制、人事等部门人员,对本机关及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过错责任进行追究。
  第二十三条 上级行政机关发现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追究的行政过错责任,可以指令下级机关进行查处,也可以直接办理。
  第二十四条 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实行回避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工作人员与行政过错行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二十五条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调查,以确定具体行政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行政过错责任:
  (一) 发布规范性文件和制定行政措施有违法情形被上级机关或者主管机关依法撤销的;
  (二) 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部分撤销或诉讼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 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复议,上级机关变更原处理决定,或撤销发回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 在上级或同级人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被认定错误,要求调查处理的;
  (五) 上报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经审查认定是错误的;
  (六)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检举、控告或媒体曝光的;
  (七) 逾期不执行行政执法分歧的裁决或者《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的;
  (八) 上级机关要求调查追究的。
  第二十六条 对行政过错责任人的行政处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和《国家公务员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第二十七条 对行政过错责任人的处理决定,有明确检举人和控告人的,应当告知检举人和控告人。
  第二十八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做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出申诉。申诉处理决定应当在30日内作出。
  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对行政过错责任人作出的处理决定,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应当报送同级监察机关、组织和人事部门备案。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市属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实际,制定本单位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